十年前,因为纺织印染企业林立,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粗放发展股票配资博客,加上环保配套建设滞后,练江成为粤东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十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持续推动练江流域印染企业入园的工作。其中,2016年启动建设的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2018年,在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市的高位推动下,汕头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关停淘汰印染企业181家,拟保留企业集聚入园、产业集中治污。
园区于2019年12月基本建成,规划用地3750亩。2022年来,针对练江流域潮南印染园区企业,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持续开展“执法+帮扶”行动,倡导构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园区管委会—第三方运营单位—入园企业”(即“1+1+2+X”四方命运共同体),由“要我治污”向“我要治污”转变,多措并举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助力园区从“保护绿水青山”的1.0版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2.0版迈进。
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受访者 供图
潮南区印染中心园区外所有印染企业均已关停,符合条件的统一进园生产达标排放,彻底断绝了印染行业污染源,有效助力练江综合整治工作,为练江重现水清岸绿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7月,练江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浓度均值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实现国家、省下达的考核目标。
构建四方命运共同体推动园区实现绿色智能化运作
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园区”),是第一批入园的企业之一。企业通过平幅前处理设备,在节省用水上大做文章。
汕头市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荣洪告诉南方+记者,用平幅前处理煮漂技术,一吨布只需要1到2吨水,基本达到前处理后废水零排放,可提高染缸利用率30%。这个设备是企业跟厂商进行合作改造研发的,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也有自己的发明专利。
此外,在汕头市广信织染实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可以看到染色机、定型机、连续煮漂机、分光仪、后整理设备等先进设备。
企业负责人给南方+记者介绍道,入园前吨布耗水量是80多吨,公司采用节能染色机、煮漂机后吨布耗水量下降到35吨左右,定型节能改造后使每吨布蒸汽能耗下降25%;污水通过热交换能源重新利用吨布蒸汽用量下降35%;实现节能降耗及提高生产率。
园区企业 受访者 供图
鼎泰丰和广信织染都是园区产业绿色发展的缩影。目前,园区日均污水处理量约12.56万吨,日供应蒸汽约1.2万吨,日上网电能约114万度。园区已入驻140家企业,其中已投产企业119家,规上企业61家,初步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的产业链条及印染助剂、仓储物流、精细化工、加气加油等相关配套产业。
园区致力打造集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热电联产、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实现50%以上的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和热电厂固废灰渣资源化利用。
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受访者 供图
这些成果离不开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的多年努力。据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调研帮扶组多次深入潮南印染园区,开展生态环境执法“一季一帮扶”行动,倡导构建“1+1+2+X”四方命运共同体,详细了解每个走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堵点难点问题,深入了解入园企业在生产经营、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
该局有关负责人还给南方+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结合“双碳”目标的推行,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推动园区企业充分利用厂房楼面空余面积,构建光电互补模式发电供给。
光伏板 受访者 供图
广信织染就是其中一个生动案例。企业充分利用厂房楼面空余面积,构建“光染互补”模式发电供给,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目前已经有18家入园企业安装了光伏太阳能板,总容量达到23MW,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提前预警”和高科技手段优化执法监管效果
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记者,经过多年来对练江治理执法进行总结,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探索出一套“事前预警”机制,以此优化对园区企业排污的执法监管效果。
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汕头目前建立排污许可总量预警机制,将排污许可证中有核定排放许可总量,且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排污重点单位作为执法帮扶对象,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主要核算依据,每季度对排污重点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每季度结束20个工作日内,预警发布上季度存在超总量排放污染物⻛险的企业名单。第三季度之后,预警发布存在超年度许可总量排放污染物风险的企业名单。该局有关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
2023年,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对超第三季度排污总量的该印染园区污水处理厂提前进行预警告知,督促启动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企业污水处理综合治理水平,降低废水排放浓度,提高中水回用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环境效益,让企业以点带面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逐步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执法帮扶效果显著。
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多年来也不断探索以科技赋能强化执法监管。例如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科技“哨兵”和无人机“空中巡警”作用,拓展无组织VOCs边界监测监管能力,深入开展园区固定污染源非现场执法监管、信访举报线索和污染源的溯源排查,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和精准度。
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受访者 供图
据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潮南印染园区共有105家印染企业联网至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在线监控平台。监控因子为水流量,监控企业污水排放量是否超过排污许可证要求,同时根据污水排放量合理安排生产排污,减少对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冲击,有利于均质均量稳定运行,达到精细化统筹入园企业生产用水和污水排放。
2021年来,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利用无人机热成像模块和大气监测模块对潮南印染园区进行14次飞行活动,未发现有污水乱排偷排现象,未发现有VOCs、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超环境限值情况。
2023年来,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利用无组织边界VOCs在线监控对园区内12家印染企业分季度共流动式安装12个VOCs点位监控,经过多个季度的密集监测及帮扶指导,安装在具体企业点位的无组织VOCs在线监测系统数据高值下降显著,高值率仅1.1%。
南方+记者 沈丛升
通讯员 李浩樱 方思谦 林承伟股票配资博客
联丰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